德阳市旌阳区
医养结合中心及精神病院区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报批稿)
建设单位: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卫生院
编制单位:四川中弘信合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22年2月
(1)项目建设必要性
德阳市旌阳区医养结合中心及精神病院区建设项目位于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广平村5组,本项目用地面积1.07h㎡(约合16.10亩),总建筑面积为18183.00㎡,设置床位数274张(医养病床152床,精神病区床位122张)。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医养结合大楼、办公及食堂、辅助用房、地下室,改造教学楼为精神病住院楼等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安装工程以及配套总平工程(道路及铺装、绿化、管线等)、医疗设备工程等。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项目建设满足《四川省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发展方案(2019-2020年)》、《四川省贯彻落实〈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实施方案》、《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要求。
现阶段我国存在的许多养老机构,它们长期习惯于进行简易形式的生活照料服务供应,至于医疗服务等则很少触碰。相比之下,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则可以保证实时性为老年人群体开发供应日常与康复护理、慢性与急性疾病治疗等服务内容,这部分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有助于持续大幅度提升养老部门各类资源的应用实效,达到医疗资源有效节约和避免浪费的效果。
目前德阳市仅有1 家规模较为完善的精神病医院即德阳市精神卫生服务中心,旌阳区还无一家精神病区。德阳市1 家精神病医院已不能满足旌阳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就医需求,远道就医难就医贵的实际问题困扰着这些原本经济困难的患病家庭。旌阳区精神病院区大楼的建设将填补旌阳区无精神病区的空缺,完善全区医疗体系,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是必要、迫切的。
(2)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德阳市旌阳区医养结合中心及精神病院区建设项目。
项目位置:位于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广平村5组。
建设性质:新建。
规模与等级:本项目用地面积1.07h㎡(约合16.10亩),总建筑面积为18183.00㎡,设置床位数274张(医养病床152床,精神病区床位122张)。
建设内容: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医养结合大楼、办公及食堂、辅助用房、地下室,改造教学楼为精神病住院楼等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安装工程以及配套总平工程(道路及铺装、绿化、管线等)、医疗设备工程等。
拆迁(移民)数量及安置方式:不涉及拆迁安置。
专项设施改(迁)建:不涉及专项设施改建。
工期:项目施工期12个月,即2021年4月~2022年3月。
投资:总投资12822.3万元,其中土建投资11821.69万元,资金来源为业主自筹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项目土石方:开挖总量为2.15万m3,回填总量为2.15万m3,无借方和弃方。
2020年8月,德阳市旌阳区发展和改革局出具了《关于德阳市旌阳区医养结合中心及精神病院区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德市旌发改行审【2020】5号)。
2020年10月,德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旌阳分局颁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德市【旌区】建字第510603202000016号)。
2020年10月,取得了不动产权证(川【2020】旌阳区不动产权第0000859号),明确为医疗卫生用地。
2021年4月,项目正式施工。
2022年2月,项目主体结构基本完成。
2022年2月,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卫生院委托我单位(四川中弘信合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承担《德阳市旌阳区医养结合中心及精神病院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的编制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立即派工作人员,对本项目资料进行收集、现场进行踏勘,业内分析,于2022年3月编制完成《德阳市旌阳区医养结合中心及精神病院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根据项目总平面布置方案及项目实施进度安排,并通过回顾性调查(主体设计及工程施工结算资料)及现场勘察,本项目已于 2021年4月开工,于2022年2月完成主体工程的建设。本项目在施工期间未发生重大土壤流失事故,土石方无乱堆乱弃现象,项目场地无明显土壤流失发生。
项目建设场地处于旌阳区平原地带,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的四川沉降带的川西拗褶上,场地上覆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其下由第四系上更新统粉质粘土、中砂、园砾、及卵石层(Q4al+pl)。
旌阳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 16.1℃,多年平均降雨量893.4mm,降水量多集中在 5~10 月,年最大降雨量为 1421.4mm,最少年降雨量为608.7mm,降雨的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年日照时数多年平均为 1251h,最多为 1178.0h,最少为 802.7h,多年平均无霜期为 271d。旌阳区土壤由 6 种土壤母质发育形成:即第四系全新统灰棕冲积物,第四系中更新统老冲积黄泥,第四系上更新统钙质黄土, 上更新统黄色粘土(再积黄土),白垩系下统各组岩层及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岩层, 共分 4 个土类、6 个亚类、10 个土属、36 个土种、17 个变种,土地肥沃,是近代河流沉积物及更新统冰水沉积物发育而成的灰棕潮土或黄壤性水稻土。地旌阳区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带,包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竹林四类。
场地原为黄许小学,现状有一教学楼将改为精神病住院楼,场地内主要有硬质混凝土路面、乔木等。根据主体设计资料及现场调查,场地高程介于518.100m~518.900m 之间,相对高差约0.8m,场地地形较为平坦、开阔。
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土壤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的通知》(办水保[2013]188 号)、《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印发< 四川省省级土壤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成果>的通知》(川水函[2017]482 号)和《德阳市水务局关于印发<德阳市水土保持规划市级土壤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成果>的通知》(德水函[2018]143 号),项目所处区域不属于国家级、省级以及市级土壤流失重点治理区与重点预防区。
本项目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功能一级区的保护区和保留区、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重要湿地等。本工程建设区不涉及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未占用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
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卫生院关于编制“德阳市旌阳区医养结合中心及精神病院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的《委托书》。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颁布实施,2010年12月25日修订,2011年3月1日正式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年7月修正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修订版 );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5年4月24日第二次修正)。
(1)《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2014年8月修订);
(2)《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令第19号,2014年6月14日施行);
(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2017年修订)》(根据2017年12月22日水利部令第49号第二次修改);
(5)《水利部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 第49号2017年12月22日)。
(1)关于印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要点》的通知(水保监〔2020〕63号);
(2)水利部办公厅印发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试行)》(办水保[2015]139号);
(3)《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规程(试行)的通知》(办水保[2018]133号);
(4)《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文件编写和印制格式规定(试行)的通知》(办水保[2018]135号);
(5)《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调整水利工程计价依据增值税计算标准的通知》(办财务函[2019]448号);
(6)《水利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管的意见》(水保[2019]160号);
(7)《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实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用监管“两单”制度的通知》(办水保 [2020]157号);
(8)《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通知》(办水保[2020]61号);
(9)《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加强我厅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评审和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川水函[2014]282号);
(10)《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制定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标准的通知》(川发改价格〔2017〕347号);
(11)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增值税税率调整后<四川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相应调整办法》的通知(川水函[2019]610号);
(12)《关于进一步做好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工作的通知》(川水函[2019]1237号);
(13)《德阳市水务局关于印发德阳市水土保持规划市级土壤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成果的通知》(徳水函[2018]143号);
(14)《德阳市水利局关于印发德阳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办法的通知》(德水函[2020]152号);
(15)《德阳市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实行水土保持区域评估的通知》(德水函[2020]7号;
(16)德阳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德阳市税务局德阳市水利局转发《关于水土保持补偿费划转税务部门征收有关事项的通知》的通知(德市财税[2021]1号)。
(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 50433-2018);
(2)《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防治标准》(GB/T 50434-2018);
(3)《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GB/T 51240-2018);
(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范》(GB/T 22490-2008);
(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GB/T 16453.1~16453.6-2008);
(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效益计算方法》(GB/T 15774-2008);
(7)《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 277-2002);
(8)《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54-2007);
(9)《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最新修改单(GB 1861-2015);
(10)《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54-2012);
(1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4-2006(2016年版))。
(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2)《四川省暴雨统计参数图集》(四川省水位水资源勘测局编制)
(3)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卫生院提供的其他技术资料。
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相关技术规范的规定,由于本已于2021年4月开工建设,故本方案属于工程补报方案。
本工程为建设类项目,工程造成的土壤流失主要集中在工程施工期,结合工程建设工期安排于 2021年4月开工,于2022年4月完工,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建设类项目的方案设计水平年为主体工程完工后的当年或后一年,确定本方案设计水平年定为主体工程完工后一年,即 2022年。
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规定“项目建设区指建设单位永久征地、临时征占地、租用地和管辖使用土地的范围”。故确定本项目防治责任范围为本项目建设区。本项目占地面积1.07hm2,其中:建构筑物占地 0.25hm2、道路硬化区占地0.44hm2、景观绿化区占地 0.38hm2,地下工程占地 0.39hm2(重叠占地,面积不重复计算),均为项目建设扰动范围。因此本项目土壤流失防治责任面积为1.07hm2,防治责任主体为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卫生院。
本项目在运营期基本没有开挖、取土(石、料)、弃土(石、渣)等生产活动,属于建设类项目,应采取建设类项目土壤流失防治标准。
项目位于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广平村5组,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土壤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的通知》(办水保[2013]188号)、《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省级土壤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成果》的通知(川水函〔2017〕482号)和《德阳市水务局关于印发<德阳市水土保持规划市级土壤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成果>的通知》(德水函[2018]143 号),项目所处区域不属于国家级、省级以及市级土壤流失重点治理区与重点预防区,但项目位于城区,根据《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18),本项目执行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防治标准西南紫色土区一级标准。
1、项目建设范围内的新增土壤流失应得到有效控制,原有土壤流失得到治理;
2、水土保持设施应安全有效;
3、水土资源、林草植被应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与恢复;
4、土壤流失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渣土防护率、表土保护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六项指标应符合《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防治标准》(GB/T 50434-2018)的规定。
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90mm,土壤侵蚀强度为轻度侵蚀,地貌为浅丘地貌。按照《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防治标准》(GB/T50434-2018)规定,在轻度侵蚀为主的区域土壤流失控制比不应小于1,位于城市区的项目渣土防护率和林草覆盖率可提高1%~2%,调整后得出设计水平年各项目标值为:土壤流失治理度97%,土壤流失控制比1.0,渣土防护率94%,表土保护率92%,林草植被恢复率97%;根据《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防治标准》(GB/T50434-2018),对林草植被有限制的项目,林草覆盖率可按相关规定适当调整,本项目的林草覆盖率按规定调整为25%;从陆地地貌类型分析,本项目属于浅丘区,表土防护率不作调整;本项目位于城镇建设区,渣土防护率提高2%。土壤流失防治目标见表1.5-1。
本工程建设区域位于德阳市旌阳区境内,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土壤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的通知》(办水保[2013]188 号)、《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省级土壤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成果>的通知》(川水函[2017]482 号)和《德阳市水务局关于印发<德阳市水土保持规划市级土壤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成果> 的通知》( 德水函[2018]143 号),项目所处区域不属于国家级、省级以及市级土壤流失重点治理区与重点预防区。
本项目场地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功能一级区的保护区和保留区、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以及重要湿地等水土保持敏感区;项目建设区未涉及河流两岸、护坡和水库周边的植物保护带;项目场址内及周边无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及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场地及周边不涉及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段, 工程选线不存在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合理可行。
从水土保持分析的结果来看,本项目选线无其他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本项目未占用土壤流失重点治理的成果区,本方案可通过提高防治标准和加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能有效降低项目建设对水土资源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1)建设方案评价
主体工程设计中较为重视水土保持,对各防治分区均采取了相应的排水沟、绿化等措施,主要目的是防止土石渣等固体物质发生流失,属于主体设计中的水土保持措施。
(2)工程占地评价
本项目严格控占地,在满足工程建设要求的前提下,将占地面积总面积、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减少了对项目周边地表的破坏,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3)土石方平衡评价
本项目土石方挖方、填方合理,无漏项。且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注重各分项工程之间的土方时空调配,做到了移挖做填,减少了临时堆存量。工程区内土石方设计基本合理,有利于减少土壤流失。
(4)取土(石、砂)场设置评价
本项目施工用料均通过购买获得,不设置料场。
(5)弃土(石、渣、灰、矸石、尾矿)场设置评价
本项目无弃方,无需设置弃渣场。
本项目扰动地表面积1.07hm2。
据各工程单元的调查时段、土壤流失面积及土壤侵蚀模数,调查由于本项目的建设扰动,将产生土壤流失总量30.82t,可能新增流失量25.97t。新增土壤流失中,施工期25.18t,占97%,因此本方案土壤流失防治的重点时段是施工期。
根据土壤流失预测结果来看,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区域生态环境和土壤流失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和危害不大。
本方案将土壤流失防治分区按照建构筑物工程区、道路广场工程区、景观绿化工程区等 3个一级防治区来布设的水土保持措施。
(一)建构筑物工程区
主体设计在基坑底部设置集水坑,并由水泵抽出排入截水沟而后汇入地面临时沉沙池,经沉淀后排入市政管网,截水沟尺寸为40cm×50cm×50cm,排水沟尺寸为30cm×40cm×50cm,均用混泥土组成,排水沟和集水坑的实施时段为2021年5月~2021年7月。对场内部分裸露地表及开挖边坡采用了防尘网进行临时遮盖,防尘网的实施时段为2021年5月~2021年12月。
方案新增:加强对场内部分裸露地表及开挖边坡采用了防尘网进行临时遮盖,增加遮盖面积,防尘网的实施时段为2021年5月~2021年12月。
主要工程量有:
①工程措施
主体设计基坑顶部截水沟总长约 257m,基坑顶部排水沟234m,集水坑6个(布设位置:地下室周边,实施时段:2021年5月);
②临时措施
临时覆盖 500m2(布设位置:裸露地表,实施时段:2021年5月—2021年12月);
临时排水沟 350m、沉沙池1座(布设位置:场地四周,实施时段:2021年6月);
方案新增临时覆盖 1000m2(布设位置:裸露地表,实施时段:2021年6月-2021年12月)。
水土保持宣传牌2个(布设位置:场地四周,实施时段:2021年4月-2022年3月)。
(二)道路硬化工程区
主体设计:施工前在场地出入口处布设车辆冲洗设施;同时主体设计在场地内铺设雨水管网。在场地四周布设临时排水沟,排水沟末端设置沉沙池,场地内雨水经沉沙池沉淀后排入市政雨水管,同时对临时堆料及裸露地表进行临时苫盖。
方案新增:对临时堆料及裸露地表进行临时苫盖。
主要工程量有:
①工程措施
主体设计铺设雨水管总长约 327m(布设位置:道路广场区域,实施时段:2021年5月);
②临时措施
主体设计汽车冲洗设施 1 处(布设位置:场地出入口,实施时段:2021年5月);临时排水沟 350m、沉沙池1座(布设位置:场地四周,实施时段:2021 年 6 月);方案新增临时覆盖 500m2(布设位置:裸露地表,实施时段:2021年6月-2021年12月)。
(三)景观绿化工程区
主体设计:主体设计有景观绿化措施。
方案新增:临时遮盖。
主要工程量有:
①工程措施
主体设计景观绿化工程区场地平整 0.17hm2(布设位置: 植被栽种区域,实施时段:2022年2月)。
②植物措施
主体设计植被栽种 0.377hm2(布设位置:植被栽种区域,实施时段:2022年3月-2022年3月)。
②临时措施
③临时措施
临时排水沟160m
临时拦挡230m
方案新增临时覆盖1600m2
(四)地下工程区
地下室布设在建构筑物、部分道路、部分绿地底部,不再单独设防治分区。
由于本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已经完成,经与建设单位沟通了解,本项目建设期间没有进行专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未形成监测总结报告。鉴于此,本方案补充自2021年12月到2022年2月的调查,并对项目区进行水土保持监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即本方案的监测时段为 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
监测点位: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布置情况,本项目共设置1个监测点,景观绿化区布设1个监测点。
监测方法:调查监测法、巡查监测法。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扰动范围、面积、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情况;土壤流失面积、土壤流失量和土壤流失危害等内容;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开(完)工日期、位置、规格、尺寸、数量、防治效果、运行状况等。
监测频次:因本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已完成部分,因此本方案建议建设单位近期对项目区进行一次水土保持监测(自主监测),主要采取调查和巡查法对场地进行巡查,掌握植被、排水等措施的运行效果。
本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为84.62万元,其中主体工程已有水保措施投资为74.57万元,本方案新增投资为10.05万元。新增投资中临时措施费3.62万元,独立费用5.96万元,基本预备费0.47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0万元。新增水土保持投资均在2022年4月完成。
经通过水土保持措施治理后,可治理土壤流失面积1.07hm2。经调查项目建设区内土壤流失治理度100%(目标值97%),土壤流失控制比达到1.67(目标值1.0),渣土防护率为100%(目标值94%),表土防护率为100%(目标值92%),林草植被恢复率97%(目标值100%),林草覆盖率35%(目标值25%)。本项目各项防治目标均达标,建设区土壤流失可基本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恢复或改善。
经现场调查,项目建设区域没有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和重点试验区。经分析,通过本方案提出的防治措施及施工管理建议,本项目在工程选址、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施工等方面均能满足规范中要求的约束性规定,不存在制约性因素。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为确保本水土保持方案的落实,提出如下建议:
(1)建设单位应充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考虑项目实际情况,应做好自然恢复期的监测工作和植物措施的抚育管理工作。
(2)本方案建议业主以后的生产建设项目都应按“三同时”原则在项目开工前及时编制相应的水土保持方案,并积极实施水保措施,从而有效控制因工程建设造成的土壤流失。建设单位要重视水土保持工作,认真学习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加强工程管理,规范施工行为,避免补编方案的情况发生。
(3)建设单位须适时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证本方案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得到全面落实。
(4)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与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密切联系,积极向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相关资料,并认真听取相关人员对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建议,对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和水土保持设施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设单位还应及时开展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向社会公开并向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机关报备,在生产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完成水土保持设施验收。
本项目位于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广平村5组,中心点地理坐标为北纬 31.254510356°,东经104.429665125°。项目周边外环境较单一,多为农田及农村散居农户,场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本项目用地面积107h㎡(约合16.10亩),总建筑面积为18183.00㎡,设置床位数274张(医养病床152床,精神病区床位122张)。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医养结合大楼、办公及食堂、辅助用房、地下室,改造教学楼为精神病住院楼等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安装工程以及配套总平工程(道路及铺装、绿化、管线等)、医疗设备工程等。
合理的功能分区是医院设计的立足点,项目规划分为东西2区,西区为医养结合院区,东区为精神病院区及办公食堂区,东西区采用生态绿植分隔,做到两区既能相互联系又可独立管理,布局合理、衔接便利。
功能规划设计引入现代医疗管理模式。建筑整体为半集中式布局。充分考虑人们就诊的便捷性和及时性,保证了病人良好的住院条件。整个布局紧凑,功能分区合理,交通组织顺畅、洁污分流明确。
本项目选址于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广平村5组,北侧为规划道路,除西北、东北角有民宅外其余均为农田。北侧临路设置2出入口,西北侧为主出入口,东北侧次出入口,用地西南角设置污物出入口。
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施工工艺及各建设内容功能区划的不同,本项目由建构筑物工程、道路管网工程、绿化工程组成。
名称 |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
备注 |
||
主体工程 |
医养结合大楼1F |
设有留观室1间、车队值班室1间、外科诊室1间、内科诊室1间、儿科诊室1间、犬伤处置室1间、注射室1间、治疗室1间、洗胃室1间、清创缝合1间、抢救室1间、门诊挂号收费室1间、急诊挂号收费室1间、核磁共振(MRI)1间、CT室1间、DR室1间、学习室1间、设备间1间、办公室1间、卫生间等。 |
1~3F、6F总体布局不变,其中1~3F仅增加少量医疗设备,4F、5F增加床位及部分医疗设备。 |
|
医养结合大楼2F |
设有急诊药房1间、住院药房1间、药库1间、门诊取药房1间、合用前室1间、更衣室2间、微生物检测室1间、药房办公1间、空调机房1间、检验科2间、B超1间、心电1间、办公室2间、废物处置间1间、卫生间等。 |
|||
医养结合大楼3F |
设有口腔科1间、消毒室1间、牙片室1间、技工室1间、五官科1间、眼科1间、喉诊、外科2间、内科2间、消化内镜4间、清洗室2间、水处理1间、护士站、喉镜诊断室及准备1间、纤支镜诊断室及准备1间、办公室、卫生间等。 |
|||
医养结合大楼4F~7F |
设有医养病房(38床)、医生办公室兼会议室1间、治疗室2间、护士站、抢救室、值班室1间、卫生间、污物暂存、清洁间。 |
|||
医养结合大楼8F |
设有中医理疗3间、中药房1间、值班室、办公室、麻醉室、手术室3间、污物间等。 |
|||
精神病住院楼1F |
设有诊断室3间、候诊室1间、办公室2间、家属会见室1间、值班室、污物暂存间1间、抢救室、治疗室、卫生间。 |
/ |
||
精神病住院楼2F~4F |
设有隔离室、值班室、污物暂存间、精神病病房(13床)、卫生间等。库房(2F、4F)、被服间(3F)。 |
/ |
||
辅助及公用工程 |
辅助用房 |
设有医疗废弃物暂存间、非机动车库。 |
/ |
|
地下室1F |
设置地下室停车库、发电机房、冷热水机房、设备房、消防水池(504m3)等。 |
/ |
||
供电 |
由市政供电。 |
/ |
||
供热 |
用储水式电热水器对自来水加热后进行集中供热,热水器位于地下室1F,1套。 |
/ |
||
空调 |
采用多联机空调,无中央空调系统,无冷却塔。 |
/ |
||
供氧 |
供养站位于工程西南侧,院内所用氧气为外购氧气瓶,在各抢救室、治疗室、观察室、病房及手术室均设有氧气接头。 |
/ |
||
供水 |
市政自来水管网,利用原有供水设施进行改造。 |
/ |
||
浆洗房 |
本项目不设置浆洗房,病服、床单及被套等外委处理。 |
外委 |
||
办公及生活设施 |
办公区域 |
在医养结合大楼每层设置有医生办公室、护士办公室、值班室等,行政办公设置在办公食堂楼2F~3F;精神病住院楼1F设置办公室。 |
/ |
|
办公、食堂3F |
1F,餐厅、主食制作、副食制作、卫生间; 2F,办公室、病案室、会议室、卫生间; 3F,多功能厅(大会议室)、休息室、卫生间。 |
/ |
||
环保工程 |
医疗废水处理设施 |
配套医疗废水处理站一座,处理能力约100m3/d,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次氯酸钠消毒工艺,处理池位于本项目东侧。 |
/ |
|
检验废水 |
检验废水(含器皿三次后清洗废水)中和池:1个,位于检验科内,容积为0.1m3,用于处理检验废水(含器皿三次后清洗废水)。 |
|
||
生活污水 |
预处理池:1个,容积均为100m3。预处理池用来处理整个项目生活污水。 |
|
||
食堂废水 |
隔油池:1个,隔油池容积1.2m3,主要处理食堂含油废水。 |
|
||
医废暂存间 |
位于辅助用房,项目东南侧独立房间,用于存放各类医疗废物,面积约68.5m2。 |
/ |
||
生活垃圾收集点 |
在各楼层过道及房间内设置垃圾桶,每天清运至各楼层楼梯间设置的大垃圾桶,再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日产日清。 |
// |
||
废气治理 |
室内浑浊空气:采用常规消毒液、紫外消毒等方式进行室内外消毒,同时门诊室内加强自然通风换气。 |
|
||
医疗废水处理站恶臭:采用活性炭吸附后引至地面排放,排放口距地面3m,排口朝上,排口距周边居民较远。 |
/ |
|||
化验室废气:操作在通风橱中进行,收集后通过活性炭装置吸附经排烟井引至综合楼楼顶排放; |
||||
食堂油烟:食堂油烟采用油烟净化器处理后由专用的油烟井引至楼顶高空排放。 |
||||
柴油发电机废气:经设备自带的消烟除尘装置处理后,经排烟井引至综合楼楼顶排放; |
1、建构筑物工程
医养结合大楼
一层平面:设置门诊大厅、挂号、急诊科、放射科等。
二层平面:设置检验(含输配血、微生物)、心电、B超、药房等。
三层平面:设置内科、外科、五官科、空腔科、喉镜、纤支镜、内镜等。
四、五、六、七层平面:设置住院病房,共计152床。
八层平面:设置手术部、中医门诊及理疗康复等。
精神病住院楼
精神病院区为已建4层教学楼改建,本次规划对建筑内部功能从新划分布置,并加设一部病床电梯,原建筑外墙为水泥砂浆饰面,门窗均已无法满足现有规范要求,本次对外墙作统一规划改造。
一层平面:设有门诊、护士站、司法鉴定、家属会见区、值班等。
二至四层平面:每层设病房、康复治疗室、活动室、餐厅、管理室、厕所、淋浴等,共122床。
办公、食堂
一层平面:设有食堂、厨房,独立疏散至室外,职工就餐独立区域。
二层平面:设有办公、档案。
三层平面:设有多功能厅。
本项目内机动车道兼做消防车道,形成环形,道路宽度不小于4米,路基换填砂夹石,路床经整形碾压,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路面做法:
10cm厚0.6cm粒径彩色强固透水混凝土
3cm厚砂滤层
15cm厚级配碎石压实
素土夯实
本项目规划设计绿化面积0.38hm2,绿地率为35%。
本项目的环境景观与绿化设计将完全根据建筑总体布局及竖向进行统一设计。绿化设计以灌木为主,植物配置适应气候特点和工作环境要求。
景观设计主要以沿路设置的形式,其次在场地外围进行布置以期达到良好的防护隔离效果以及最佳的自然景观效果;同时,在地块中部集中绿化,形成良好的植物群落。整体绿化工程以草坪满铺,配合大量灌木及适量乔木,形成良好的防护隔离效果以及优良的自然景观效果。
地下1层,地下建筑面积 3897.00m2,主要为地下室停车库、发电机房、冷热水机房、设备房、消防水池等,其占地面积已包含在地上工程区永久占地范围内,故其面积不重复计列。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对开挖土方做到随挖随运,运输车辆驶出场地前,对车辆车身、轮胎进行冲洗,防止运土车携带泥土进入城区,同时在车厢顶部用彩条布进行覆盖,减少土方从车厢顶部散落。
2.2.1 施工条件
1、 交通条件
本项目位于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广平村5组,地块北侧道路已经建成,可满足本项目施工期间交通运输要求。
2、 施工用水
本项目施工生产及生活用水采用城市自来水,由位于场地北侧的预留管道就近接入。生产生活污水就近接入场地预留污水口,经处理后进入市政管网。工程给排水条件便利,雨污水管道已修建至红线处。
3、 施工用电
本项目施工用电由周边电网接入。施工用电可满足施工要求。
4、 主材
建设施工条件好,项目所需工程物资砂石、石灰等当地材料采购方便,钢筋、水泥、木材供应也有保证;当地有众多的同类型工程建设单位,具有一批技术水平高、实力雄厚的建设队伍,工程监理和管理人才,并在施工、监理和管理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同时,施工设备配套、机械设备齐全,能够适应本工程建设的需要。
2.2.2 施工布置
1、 施工道路
(1)对外交通
本工程建筑出入口均与市政道路及已有道路相接,交通便利。
(2)对内交通
场内北侧道路已经建成,可满足本项目施工期间交通运输要求。
2、 取料场的布置
本项目施工用料均通过购买获得,不设置料场,购买来的施工用料,需临时堆存时,将临时堆料布置于项目占地范围内即可。
3、 临时堆土场
本项目设置1个临时堆土场,堆存回填土。总占地0.02hm2,容积400m3的临时堆土场,布置于绿化区范围内,不新增临时占地。
2.2.3 施工工艺流程
本次医院新建项目主要建设工艺为基础开挖、主体修建和内外装饰以及项目构筑物改造。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主要施工方法有:基础构造柱和圈梁、施工材料的装运等。采用的施工机械主要有:推土机、挖掘机、载重汽车、振捣器、打桩机、塔吊等。工程施工期间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饰工程、设备安装等建设工序将产生噪声、扬尘、固体废弃物、少量污水和废气等污染物,其排放量随工期和施工强度不同而有所变化。由于本项目工程量较小,对周围环境影响程度有限,且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
本工程占地面积共计1.07hm2,均为永久占地,用地类型为医疗用地。各项工程占地面积及占地类型见工程占地统计表2.3-1。
根据现场查勘,结合该项目平面布设以及项目所在地的地形、地貌等条件,拟定土石方平衡原则:
1、合理安排施工时序,满足自身利用的原则:应充分满足工程填筑和后续利用需求,以减少工程弃渣量或取土量。工程填筑时,优先考虑利用本区域开挖量,区域内不能满足时,进行区间调运;
2、各分项工程土石方量均折算为自然方。
根据地勘资料及现场踏勘,本项目为闲置空地,已有道路绿化等,不具备表土剥离的条件,无需表土剥离。
本方案根据工程项目的总平面布置图,地质勘察报告,原始地面高程,结合工程量清单,以及现场实际情况,对土石方进行计算复核。土石方开挖主要来自基础开挖、环保处理设施基坑开挖、地下工程基坑开挖,前期基础开挖的土方全部堆放于工程占地范围内,用于后期回填。土石方回填主要为场地低处平整、厂区硬化区土地压实、绿化区需要的种植土等。
方案经复核后主体设计中的土石方工程量(均为自然方):本项目开挖总量为2.15万m3,回填总量为2.15万m3;不产生弃土弃渣。
本项目水土保持设计不涉及拆迁安置及专项设施改迁建。
本项目项目施工期12个月,即2021年4月~2022年3月。施工准备期主要进行场地围挡、各区域的测量放线、地表杂物的清理;施工期主要进行场地的场地平整,地下室工程基坑开挖,主体工程建构筑物施工,管道、设备安装,道路及硬化区施工,景观绿化施工,附属工程施工,场地清理和竣工验收。
进度安排如表 2.6-1
旌阳区可划分为平原和丘陵二大类地貌。平原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程 460.00~561.00m,属人民渠四期灌区;平原区面积 348.17km2,占幅员面积的53.74%。丘陵地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海拔高程 457.00~764.00m,属人民渠五、七期灌区;丘陵区面积 299.77km2,占幅员面积的 46.26%。
工程场地地处绵远河左岸一级阶地中部,属河流冲洪积一级阶地地貌类型。场地原为田地和民房,勘察孔实测地面高程517.57~518.27m,相对高差0.70m,地形平坦,不存在陡坎及高边坡分布。
(一)地质构造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德阳市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的四川沉降带的川西拗褶上,即新华夏系构造龙泉山隆起带北部,为龙泉山褶皱带西翼向川西平原消失的过渡地带。区内地层主要受绵远河的侵蚀下切及再堆积作用,阶面西北略高,就整体而言,阶面平整。
(二)地层岩性
场地上覆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其下由第四系上更新统粉质粘土、中砂、园砾、及卵石层(Q4al+pl)。地层特征如下:
杂填土①:杂色,主要由粘性土、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组成,上部主要为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下部为粘性土,少量的砂土和碎石土。厚度变化大,层厚0.7~3.4m,平均厚度 1.9m。回填大于 10 年,固结程度差。
粉质粘土②1:灰黄色、黄褐色,硬塑,切面较光滑,干强度好,韧性好, 无摇振反应,含少量砂颗粒、铁锰质结核和钙质结核,分布与杂填土下部,全场分布, 层厚 2.60~5.70m,平均厚度 4.2m。
粉质粘土②2:黄褐色、淡黄色,可塑状,切面较光滑,干强度一般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此层含较多的砂颗粒,含少量钙质结核,局部夹少量粉土。似层状分布,主要分布与粉质粘土②.下部,砂卵石上部,局部钻孔揭露。厚度相对较小, 层厚 0.50~1.20m.平均厚度 0.70m。
中砂③:黄色、灰色,松散,稍湿~饱和,由长石、石英、云母等颗粒组成 ,偶见圆砾和卵石,顶部含较多泥质,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部分存在于卵石夹层中。大部分钻孔揭露。层厚较小,厚度为 0.70~2.10m.
圆砾④:灰色、黄灰色,稍湿~饱和,松散,上部泥质含量较重,约 0~20%,卵石含量为 20~30%,成分以灰岩、砂岩、花岗岩为主,强风化,砾石含量30~35%,充填物为中粗砂。厚度为 0.5~4.8m。
卵石⑤:灰色、灰白色、褐灰色、黄褐色,稍湿~饱和,卵石母岩成分主要以灰岩、砂岩、花岗岩等组成,呈现园状、亚园状,磨圆度较好、分选性一般。卵石风化程度为微风化~中风,充填物为砂砾,含有少量粘性土。
(三)地震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 年版)以及《中国地震动参
数区划图》(GB18306-2015),项目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抗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0g,设计特征周期为 0.40s。
(四)水文地质条件
本次勘察查明场地内地下水为埋藏于杂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和砂卵层中的孔隙潜水,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上游地下水补给,主要由地表蒸发和地下径流排泄为主。勘察期为丰水期,上层滞水埋深在地表下 2.0~3.5m,主要分布于水沟两侧, 本次勘察测得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稳定水位埋深约为自然地表下 12.9~13.1m,标高为 484.18~484.26m,平均水位高程 484.20m。
地下潜水位随季节变化,年变化幅度一般为 1.0~~2.0m。预计丰水期最高水位在486.00m 左右。根据同类场地已有的降水施工经验,本场地的渗透系数建议取值为k=40~60m/d,本次勘察未进行抽水试验。
(五)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据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工程区未见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发育,物理地质现象主要表现为岩体的风化作用。
德阳市旌阳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 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显著,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无霜期长,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 气温回升不稳定,常有春、夏旱发生,盛夏多暴雨,有洪涝天气发生,秋季气温下降快,常有连阴雨天气出现,年平均气温 16.1℃,多年平均降雨量 893.4mm,降水量多集中在 5~10 月,年最大降雨量为 1421.4mm,最少年降雨量为 608.7mm,降雨的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年日照时数多年平均为 1251h,最多为 1178.0h,最少为 802.7h, 多年平均无霜期为 271d。
旌阳区河流属沱江水系,主要河流有绵远河、石亭江、寿丰河等。此外,人工修建的都江堰人民渠来水成为市境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利资源。
旌阳区地表径流可分为江河过境水量、都江堰人民渠外引水量和当地径流。境内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为 17.487 亿 m3,其中江河过境水量 13.49 亿 m3,占水资源总量的 66.33%,都江堰人民渠配水水量 3.40 亿 m3,占水资源总量的 13.95%,当地径流量 0.597 亿 m3, 占水资源总量的 18.69%。
绵远河为沱江干流上段,发源于龙门山脉绵竹市境内九顶山南麓,分北西两源, 北源为黄土坑河,西源为长河坝河,于烂柴湾汇合后称清水河,在小木岭纳入右岸支流黄水河,流经清平、汉旺、黄许、市中区、八角、连山等场镇,在广汉三水与绵远河另一支流湔江汇口以上称为绵远河。全长 113.6km,流域面积 1212km2,全部位于德阳市境内。汉旺以上为山区,河段长 39.0km,流域面积 415 km2,天然落差 2800m, 平均比降 63.1‰,汉旺至湔江汇口长 72.6km,平原河段流域面积 802km2,其间主要支流有寿丰河、和新河,均为丘陵区排洪河道。
根据现场踏勘,场地内地表水主要为雨季地表汇水和管网局部渗漏水。地表汇水受大气降水补给。丰水期,地表水不能及时疏排或沿排水沟渗漏,可能会对地下室及基坑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危害。管网局部渗漏水对基坑壁稳定可能产生危害。工程降水设计采用管井降水+基坑内明排措施。
旌阳区在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及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区内多种土壤类型,并有其分布规律。项目区土壤由 6 种土壤母质发育形成:即第四系全新统灰棕冲积物,第四系中更新统老冲积黄泥,第四系上更新统钙质黄土,上更新统黄色粘土(再积黄土),白垩系下统各组岩层及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岩层,共分 4 个土类、6 个亚类、10 个土属、36 个土种、17 个变种,土地肥沃,是近代河流沉积物及更新统冰水沉积物发育而成的灰棕潮土或黄壤性水稻土。土壤理化性状一般较好,土层厚,质地适中,具有较好的林地立地条件。
旌阳区内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因农业垦殖历史悠久,垦殖指数高,自然植被保存极少,大部分已被农作物植被代替,森林植被主要是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森林植被类型有山丘桤柏混交林,柏木林,马尾松林;桑,柑橘,梨,银杏经济林;道路林;庭院林。森林植物约有 52 科、89 属、120 多种。国家珍稀保护植物有:一级水杉;二级杜仲;三级红豆树、楠木。流域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红苕、玉米、豌豆、黄豆等品种,经济作物主要以油菜、花生、药材为主。
本工程施工范围内沿线主要植物为乔木以及小灌木等,工程区林地面积较少,仅有零星松柏,其余为杂灌丛,荒山草坡占一定面积。工程区附近植被以农业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田地中盛产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薯类、油菜、花生、甘蔗、蔬菜等。均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作用。
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项目区土壤侵蚀一级类型区为水力侵蚀类型区,土壤侵蚀二级类型区为西南土石山区,容许土壤流失量为500t/(km2·a)。流域内土壤流失类型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流失形式主要是面蚀、沟蚀。土壤流失强度为微度,根据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与审查若干技术问题暂行规定的函》(川水函[2014]1723号),按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确定,对有土体的微度流失区,背景值可直接取300t/(km2·a)。
旌阳区幅员面积 648km2。根据 2018 年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反馈的数据,旌阳区轻度及以上土壤流失总面积 108.32km2,其中轻度侵蚀面积占 67.84km2;中度侵蚀面积占 25.77km2;强烈侵蚀面积占 10.78km2;极强烈侵蚀面积占 2.72km2;剧烈侵蚀面积占 1.21km2。区域土壤流失现状详见下表。
项目区地形整体起伏平缓,占地类型为医疗用地,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确定过程中参考了项目区所在乡镇土壤流失情况,结合现场勘察了解到的工程区的地形、地质、土壤类型、地区的降水情况,植被覆盖情况及管理措施等因子,并参考《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l90—2007),综合确定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经分析工程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00t/(km2·a)。
项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土壤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的通知》(办水保[2013]188 号)、《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省级土壤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成果>的通知》(川水函[2017]482 号)和《德阳市水务局关于印发<德阳市水土保持规划市级土壤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成果>的通知》(德水函[2018]143 号),项目所处区域不属于国家级、省级以及市级土壤流失重点治理区与重点预防区。
本项目场地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功能一级区的保护区和保留区、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以及重要湿地等水土保持敏感区,符合相关规定。
本项目选址旌阳区黄许镇广平村5组,用地面积1.07hm3;2020年10月23日,德阳市旌阳区卫生院取得了德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旌阳分局颁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德市【旌区】建字第510603202000016号);同时,本项目取得了不动产权证(川【2020】旌阳区不动产权第0000859号),明确为医疗卫生用地。项目所在地不占用基本农田,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不新增用地;结合外环境关系。因此,本项目符合旌阳区相关规划。同时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国家发改委第9号,2019年10月),本项目为市政建设项目,不属于国家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
本项目主体设计在工程建设阶段就对项目的选址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比较,本项目选址的水土保持制评价如下:
(1)本工程建设区内地质构造相对稳定,无滑坡、泥石流、地下洞室、岩溶(洞)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稳定,工程地质条件较好,适宜本工程建设。
(2)项目区内没有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及国家规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察站。
(3)项目区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功能一级区的保护区和保留区、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重要湿地等。
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较为合理,基础施工等土建工程施工工艺基本符合规范要求。主体工程中拦挡等措施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治新增土壤流失。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本项目主体工程选址(线)不存在水土保持制约因素。
从占地性质来看,本工程占地总面积1.07hm2,占地为医疗用地,不涉及基本农田,占地符合水土保持相关规定。
项目施工布置紧凑,在满足工程建设要求的前提下,将占地总面积、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控制在较小范围内。
(1)土石方平衡的评价
主体设计单位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道路设计标高,土石方挖填量符合最优化原则,土石方量在通过合理调配利用后,可实现无弃方产生。根据主体设计资料、项目工程施工结算资料以及本方案土石方复核分析,本项目挖方量挖方量为2.15万m3,填方量为2.15万m3,无借方及弃方产生。
(2)土石方综合利用的分析与评价
土石方工程主要集中在基础及管道开挖回填等。按“施工测量→机械开挖→汽车运输→机械摊铺→洒水→机械碾压”的施工流程进行,以机械施工为主。
(3)土石方调运的分析与评价
本项目建设场地地势整体起伏较小,场地找平时,将高于设计标高的区域进行开挖后,就近回填于低于设计标高的区域,并在场地内可实现调配利用,无需进行长距离的调运。
项目挖方量(主要包括地下室基础开挖、环保处理设施基坑开挖等)约为2.15万m3,填方量(地下室回填、厂区硬化区土地压实)约为2.15万m3,全部进行回填和绿化覆土。工程不产生弃土,不设置弃土场。
地下室布设在建构筑物、部分道路、部分绿地底部,为便于统计地下室的措施工程量, 本方案将地下室相关的措施统一并入建构筑物工程中。
1、截(排)水与雨水利用
为保证基坑四周排水通畅,防止地表水渗入基坑及护壁(喷砼及喷锚支护做法相同)。 基坑底部场地进行硬化处理,硬化时地面向集水坑方向按 2%找坡,地下室施工期共设置集水坑6个,并由抽水泵排入地面临时沉沙池,经沉淀后排入市政管网。布设基坑顶部截水沟257m,基坑顶部排水沟234m.这些措施在保证主体工程安全运行的同时,也将会发挥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2、临时苫盖
对部分基坑开挖边坡采取了防尘网苫盖的方式进行临时苫盖,共计500m2,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但措施数量不足,本方案予以补充完善。
3、地面硬化
建构筑物工程在后期的建设过程中将会对其进行硬化处理,有水土保持功能。尤其是 地面砼浇筑后, 基本不会再产生土壤流失,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
(1)工程措施
①道路路面广场及配套建构筑物周边地面硬化
项目区内的道路路面及广场主要为场内道路(消防车道和景观小路)、消防扑救场地、全民健身活动场地及建筑周边硬化等区域,建筑设施要求较高,因此主体设计对道路路面及建筑物周边广场采取水泥混凝土硬化处理,经统计道路路面及广场地面硬化面积为 0.44hm2。
水土保持评价:主体工程根据项目区道路的功能和特点,对道路路面及建筑物周边设计了硬化措施,这些措施起到了防止地面长期受水流侵蚀而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地面毁坏的功能,为人们的出行、休闲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基本杜绝覆盖范围的土壤流失,从功能分析该措施为主体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按水土保持界定原则,其投资不计入水土保持方案投资。
②雨水管网工程
为保证项目区内道路及建筑物排水通畅,避免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和排除项目区雨水,主体工程沿拟建道路一侧设计了较为完善的沿道路设置雨水管网,贯穿整个项目区。雨水管汇集项目区雨水排入项目区周边已建市政雨水管网接口,雨水管总长327m。
水土保持评价:主体设计的雨水管网设置可避免雨水的四处漫流,有效排导路面的积水和建筑物周围的积水,可以防止地面长期收雨水浸渍导致路面损坏,对于维护道路及周边住宅公寓区域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较强的水土保持功能,计入水土保持投资。
(2)临时措施
①洗车槽
主体工程在工地施工车辆出入口布设洗车系统 1 处,建设洗车槽并配套截水槽。
水土保持评价:洗车系统可将进出车辆轮胎上的泥沙冲洗干净,洗车系统在满足文明施工要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对周围区域及城市道路环境的污染,从水土保持角度考虑,洗车系统起到了防治土壤流失的作用,应纳入土壤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1) 植物措施
项目区景观绿化区域主要为建筑物间、地块之间裸露的空地及道路两侧的绿化, 绿化工程规划占地 0.38hm2,整个项目区绿化率达到 35%。绿化工程对防止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尤其对净化空气、调温保湿、隔声、改善小气候等意义重大。绿化区主要是建成后根据地形进行布置,项目四周新建绿化带,实行常绿植物与落叶、针叶植物相结合,乔木与灌木相结合,灌木与草坪相结合的绿化配置原则。
水土保持评价:通过主体设计的绿化措施,很好覆盖项目区裸露的空地,减少因地表裸露遭遇降雨冲刷而造成的土壤流失,同时在绿化措施发挥作用后,还可涵养水分,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使地表密实,不易遭到侵蚀。从水土保持角度来看不仅达到美化环境目的,同时可以使工程中破坏的植被面积得至有效的恢复与补偿,而且还可以起到固土作用,有效地控制因降水对地面松散土壤冲刷,减小地表径流的行程,达到了减少土壤流失目的,具有较强水土保持功能,计入水土保持总投资。
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附录D主体工程设计中水土保持措施鉴定规定将以水土保持功能为主的工程界定为水土保持措施。经3.4节分析,主体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中应界定为水土保持工程的有排水沟、密目网苫盖及洗车场等。本项目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及其工程量详见表 3.5-1。
表3.5-1 主体工程设计中水土保持措施
分区 |
水土保持措施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
建构筑物 工程区 |
工程措施 |
基坑顶部截水沟 |
m |
257 |
|
|
基坑底部排水沟 |
m |
234 |
|
|||
地下室集水坑 |
座 |
6 |
|
|||
临时措施 |
防尘网苫盖 |
m2 |
500 |
|
||
道路广场 工程区 |
工程措施 |
雨水管网 |
m |
327 |
dn500PVC-U双壁波纹排水管 |
|
临时措施 |
汽车冲洗设施 |
座 |
1 |
|
||
沉沙池 |
个 |
1 |
|
|||
临时排水沟 |
m |
350 |
|
|||
景观绿化 工程区 |
工程措施 |
土地整改 |
hm2 |
0.17 |
|
|
植物措施 |
景观绿化 |
hm2 |
0.377 |
|
||
临时措施 |
临时排水沟 |
m |
160 |
|
||
临时拦挡 |
m |
230 |
|
旌阳区幅员面积 648km2。根据 2018 年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反馈的数据,旌阳区轻度及以上土壤流失总面积 108.32km2,其中轻度侵蚀面积占 67.84km2;中度侵蚀面积占 25.77km2;强烈侵蚀面积占 10.78km2;极强烈侵蚀面积占 2.72km2;剧烈侵蚀面积占 1.21km2。区域土壤流失现状详见下表。
工程建设场地原为闲置场地,不易产生土壤流失,土壤流失为微度,根据《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测算导则》(SL773-2018)中的规定“10.3.2扰动前土壤流失量参照公示(1)计算”。
根据公式计算本项目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为 300t/km2?a。
根据《全国水土保持区划》,项目区属于西南紫色土,按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确定,项目区在土壤侵蚀类型区中属于 I水力侵蚀区中的 I5西南土石山区,容许土壤流失量 500t/km2?a。
项目占地区域的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为 300t/km2?a,确定土壤流失强度主要表现为微度侵蚀,土壤流失类型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土壤流失形式为面浊和沟蚀。
1、影响土壤流失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一)自然因素
(1)区域表层为耕植土,土壤抗侵蚀力弱。
(2)土层浅薄,水分渗透系数小,蓄水能力低,容易发生干旱,遇到暴雨,极易形成严重的土壤流失。
(3)土壤抗蚀差:紫色土土壤流失快,风化也快(主要是物理崩解作用),易造成土壤流失。
(4)降雨集中且强度大:降雨在年际、年内分配不均,年内降雨量主要集中在 5~10 月,占全年降雨量的 87%以上,因而易形成降雨及径流击溅冲刷,是造成土壤流失的重要因素。
(二)人为因素
(1)工程建设扰动和开挖了原地貌,从而使原地表覆盖物受到破坏,增加了地表裸露面积,加剧了土壤流失。
(2)基坑开挖,形成了部分裸露边坡,易受降雨冲刷造成土壤流失。
(三)工程建设扰动分析
根据主体设计资料可知,本项目扰动地表面积1.07hm2。
根据实地查勘,对项目建设期开挖扰动地表、占压土地和林草植被的面积分别进行调查。经统计,本项目建设扰动地表面积为1.07hm2。
根据主体设计资料,本项目挖方量为2.15万m3,填方量为2.15万m3,无借方及弃方产生。项目土建及运行过程中不产生永久弃渣,不专门设置弃土场。工程建设中未发生土壤流失事件或者土壤流失纠纷。
本项目根据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组成物质及破坏、扰动方式等相关因素,将工程土壤流失预测分区划分为:建构筑物工程区、道路广场工程区、景观绿化工程区、地下工程区等预测单元。根据各预测分区内扰动地表的时段、扰动形式总体相同、扰动强度和特点大体一致的不同再行划分出各自的预测单元。
本项目已于2021年4月开工,并于2022年3月完工。本项目土壤流失预测范围及时段划分详见表4.3-1。
本项目建设区占地面积1.07hm2,依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和面蚀分级指标,结合该项目影响土壤侵蚀的降水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坡度坡长、植物覆盖率及水保措施等因子,参考周边同类项目的土壤流失背景值,综合确定项目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00t/(km2?a),属微度水力侵蚀。
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采用经验概算法确定。
经验概算法是指依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在现场直接判读出土壤侵蚀等级的方法。为了提高此方法的使用精度,参考有经验的专家及水保工作者的判断并估计侵蚀模数,将等级进一步细化,使其调查结果更趋于合理。
通过现场调查,本工程土壤流失类型均以水力侵蚀为主,影响土壤流失的主要因素年均降水量,地形地貌,地表组成和植被等。本项目地形较平缓、规模相对较小,因此通过现场直接判读出土壤侵蚀,得到本项目调查时段各区土壤侵蚀模数,本工程土壤侵蚀模数详见表4.3-2。
土壤流失预测结果详见下表4.3-3。
表4.3-3 工程区土壤流失量调查结果统计
预测单元 |
原生平均侵蚀模数 |
预测时段 |
土壤流失总量 |
新增流失总量 |
||||||||||||||
施工期(2021.4-2022.3) |
自然恢复期(2022.4-2024.4) |
|||||||||||||||||
第一年 |
第二年 |
|||||||||||||||||
流失面积 |
侵蚀模数 |
预测期 |
流失量 |
新增流失量 |
流失面积 |
侵蚀模数 |
预测期 |
流失量 |
新增流失量 |
流失面积 |
侵蚀模数 |
预测期 |
流失量 |
新增流失量 |
||||
t/km2·a |
hm2 |
t/km2·a |
a |
t |
t |
hm2 |
t/km2·a |
a |
t |
t |
hm2 |
t/km2·a |
a |
t |
t |
t |
t |
|
建构筑物工程区 |
300 |
0.25 |
2485 |
1 |
6.21 |
5.46 |
|
|
|
|
|
|
|
|
|
|
6.21 |
5.46 |
道路广场工程区 |
300 |
0.44 |
3192 |
1 |
14.04 |
12.72 |
|
|
|
|
|
|
|
|
|
|
14.04 |
12.72 |
景观绿化工程区 |
300 |
0.38 |
1224 |
1 |
4.65 |
3.51 |
0.38 |
406 |
1 |
1.54 |
0.40 |
0.38 |
176 |
1 |
0.67 |
0 |
6.85 |
4.3 |
地下工程区 |
300 |
0.39 |
4772 |
0.2 |
3.72 |
3.49 |
|
|
|
|
|
|
|
|
|
|
3.72 |
3.49 |
合计 |
|
1.07 |
|
|
28.62 |
25.18 |
0.38 |
|
|
1.54 |
0.40 |
0.38 |
|
|
0.67 |
0 |
30.82 |
25.97 |
据各工程单元的调查时段、土壤流失面积及土壤侵蚀模数,调查由于本项目的建设扰动,将产生土壤流失总量30.82t,可能新增流失量25.97t。新增土壤流失中,施工期25.18t,占97%,因此本方案土壤流失防治的重点时段是施工期。
施工期新增土壤流失中建构筑物工程区5.46t,占21.68%;道路硬化区12.72t,占50.52%;景观绿化区3.51t,占13.94%;地下工程3.49t,占13.86%。道路硬化区新增流失量12.72t,占50.52%,是土壤流失防治的重点区域。在自然恢复期,由于建筑物和道路的建成、场地的硬化,其土壤流失面积相应减少,自然恢复期土壤流失面积为可绿化区域。
项目建设过程中,受人为活动因素极易发生面蚀、沟蚀等土壤流失形式。根据土壤流失调查分析,项目新增土壤流失量主要来源于建构筑物工程基础的开挖。本新建工程具有流失量较大、流失时段集中的特点。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区域土壤流失,对工程安全及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其具体表现为:
1、基坑边坡垮塌
基坑开挖形成陡峭的土质边坡,遇暴雨可能造成局部垮塌等流失现象,危及工程安全,影响本项目正常施工及运行。
2、破坏水土资源
项目建设会扰动土地,使土壤流失加剧,土壤有机质流失,土壤结构遭到破坏, 土壤中的氮、磷、钾无机盐及有机物含量降低。同时土壤中动物、微生物及它们的衍生物数量也大大降低,从而影响立地条件,减弱土壤的保水能力。
3、大风扬尘
工程建设过程中大量开挖、回填裸露面,遇大风天气会产生大量扬尘,影响周边居民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工程建设产生的土壤流失可能对项目建设、市政管网、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影响集中在工程施工期,只要严格按照水土保持规范落实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保障工程建设和运行安全,就能将工程建设造成的土壤流失影响和危害降低到最小。
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土壤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的要求,工程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以及因工程施工而直接造成土壤流失影响的区域即直接影响范围。
经统计,本项目土壤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1.07hm2,均为项目建设区。防治责任主体为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卫生院。
项目建设区主要包括建构筑物工程、道路硬化工程、景观绿化工程和地下工程,占地面积共1.07hm2。
土壤流失防治分区是为了科学合理地布设防治措施,将土壤流失的影响因素基本相同的区域划分在一起,采用大致相同的防治措施及典型设计具体到各个防治地点,进而可以用典型设计的工程量推算整个分区的工程量。同时,土壤流失防治分区还可以为土壤流失调查及水土保持监测奠定基础。
根据实地调查勘测、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结果,按照主体工程布局、施工扰动特点、建设时序、地貌特征、自然属性、土壤流失影响等进行分区。
本项目土壤流失防治分区的依据主要是根据实地调查勘测、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结果,按照点型工程布局、施工扰动特点、建设时序、地貌特征、自然属性、土壤流失影响等进行分区。具体为以下几点:
(1)相似性原则。区内有明显相似性,区间具有显著差异性原则。在地形地貌、施工布局,扰动地表时段、可能造成土壤流失强度及防治措施等方面一致。同一分区内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不同分区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
(2)主导因素原则。本工程主要考虑施工布局、土壤流失类型、强度及原因作为主导因素。
(3)综合性与层次性原则。土壤流失防治分区不可能过细,需要集中各种影响因素和防治要求的组合,应注意分区的综合性。各级分区应层次分明,具有关联性和系统性,土壤流失调查时,多在一级分区的基础上再进行多级调查单元的划分。
(4)用途去向性原则。各分区内的防治措施体系应基本相同,具有较为一致的改造利用途径和措施。
(5)地域完整性原则。遵循集中连片,便于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布置和施工的原则。
根据工程项目组成及施工布局,结合土壤流失调查成果,采取实地调查勘测、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划分为3个防治分区。分区结果见表5.1-2。
根据现场查勘、设计资料分析和本项目的特点,本方案原则总体上必须满足水土保持法及其相关管理规定,满足施工现场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需要,总体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1)法制性原则。遵循国家有关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
(2)针对性原则。根据工程区的地貌类型、工程建设时序、建设期新增土壤流失特点等,采取多种形式的水保临时工程、水保工程和植物工程防护措施。
(3)有效性原则。植物措施与临时工程和永久性工程措施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有效的控制和预防工程建设土壤流失。采取先拦后弃的原则,力求控制工程建设期的土壤流失。
(4)协调性原则。土壤流失防治措施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以及生态建设相结合,与当地水土保持分区和措施相协调。
(5)经济性原则。采取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临时工程与永久建筑工程相结合等经济合理的措施。对于主体工程设计中已具水土保持功能的设施,本实施方案投资概算不再重复计列其费用。
(6)功能性原则。实施方案中的临时工程和永久性工程防护措施应具有集中拦挡工程弃渣、防止土壤流失功能,土石方调配尽量做到移挖作填,合理调配土石方。对于临时堆土按照“先拦、后弃”的原则施工,迹地恢复应按照土地利用现状,植物措施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树草种。工程区面上采用的植物措施应具有减免和控制土壤流失功能。所有的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应作为主体工程的组成部分,并为主体工程服务。
在对主体工程设计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将主体工程水保方案进行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科学地配置,按防治分区布设,形成综合防治措施体系。
土壤流失防治措施体系见表5.2-1。
表5.2-1 土壤流失防治体系布局表
防治分区 |
措施类型 |
水土保持措施 |
实施部位 |
实施时段 |
备注 |
建构筑物 工程区 |
工程措施 |
基坑顶部截水沟 |
基坑顶部 |
2021 年 4月 |
主体设计 |
基坑底部排水沟 |
基坑底部 |
2021 年 4 月 |
主体设计 |
||
集水坑 |
基坑底部 |
2021 年 4 月 |
主体设计 |
||
植物措施 |
/ |
/ |
/ |
|
|
临时措施 |
临时覆盖 |
基坑边坡 |
2021年4月-2021年6月 |
|
|
宣传牌 |
建筑范围 |
2021年4月-2022年3月 |
方案新增 |
||
道路广场工程区 |
工程措施 |
雨水管网 |
道路基础区域 |
2021年10月-2022年1月 |
主体设计 |
植物措施 |
/ |
/ |
/ |
|
|
临时措施 |
车辆冲洗设施 |
出入口 |
2021年4月 |
主体设计 |
|
临时排水沟 |
场地四周 |
2021年4月 |
主体设计 |
||
沉沙池 |
排水沟末端 |
2021年4月 |
主体设计 |
||
临时覆盖 |
堆料及裸露地表 |
2021年4月-2022年2月 |
方案新增 |
||
景观绿化工程区 |
工程措施 |
土地整治 |
植被栽种区 |
2022年1月 |
主体设计 |
植物措施 |
植树、种草 |
植被栽种区 |
2022年2月-2022年3月 |
主体设计 |
|
临时措施 |
临时排水沟 |
植被栽种区 |
2022年2月-2022年3月 |
主体设计 |
|
临时拦挡 |
植被栽种区 |
2021年5月-2022年2月 |
主体设计 |
||
临时遮盖 |
植被栽种区 |
2021年5月-2022年2月 |
方案新增 |
建构筑物区占地0.25hm2,用地性质为医疗用地,最终将全部被建筑物占压,施工后期建构筑物四周的排水沟,本方案对排水沟进行过流能力校核。
根据《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2014)规定,本工程主体工程、临时堆土场等临时排水沟建设工程等级应为 3 级,排水标准 3 年一遇历时暴雨,超高 0.2m。
按《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的规定,本方案排水沟断面设计如下:
Q=16.67φqF................................................................................. (5-1)
式中 Q——设计洪峰流量,m3/s;
φ——径流系数;
q——设计重现期和降雨历时内的平均降雨强度 mm/min;
F——汇水面积,km2。
根据公式 5-1 计算本项目区临时排水沟的设计洪峰流量为 Q1=0.070m3/s。各参数详见下表。
式中 A——排水沟断面面积,m2;
Q——设计坡面最大径流量,m3/s; C——谢才系数;
R——水力半径,m; i——排水沟比降; n——排水沟糙率。
根据公式 计算得临时排水沟排水沟尺寸并考虑到安全超高,本方案对其规格适当进行扩大。故临时排水沟采用底宽 30cm,深 30cm,矩形砖彻排水沟,可满足本工程要求。
宣传牌:在建筑物或围墙上设置2个宣传牌,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
临时遮盖:加强对挖方土堆放时的遮盖,面积0.15hm2
道路管道区占地0.44hm2,主体工程设计有雨水管网等措施,本方案对排水沟进行过流能力校核,施工期间沿道路四周布设临时排水沟(进行过流能力校核)和临时遮盖等。
1、工程措施
雨水管:主体设计设置雨水管网327m。
2、临时措施
临时遮盖:加强对挖方土堆放时的遮盖,面积0.05hm2
临时沉砂池:雨季作业场面的地面径流水,含有一定量的泥土和高浓度的悬浮物,在施工场地周边设置1个20m3的沉砂池,
临时排水沟:沿项目区道路布置临时排水沟350m。
临时洗车场:项目施工期间,在工程施工出入口配备了1个临时洗车场,对进出车辆进行冲洗。
景观绿化区占地面积0.38hm2,主体设计有景观绿化和施工营地的临时排水沟,后期地面被植被覆盖,土壤流失微弱。
1.工程措施
土地整治:
根据景观绿化工程后期施工需要,该区后期土地整治需覆土 0.25万 m3,覆土来自前期地下工程挖方。景观绿化工程区场地平整 0.17hm2,回填土0.25万 m3。
2.植物措施
项目区景观绿化区域主要为建筑物间、地块之间裸露的空地及道路两侧的绿化。绿化区主要是建成后根据地形进行布置,项目四周新建绿化带,实行常绿植物与落叶、针叶植物相结合,乔木与灌木相结合,灌木与草坪相结合的绿化配置原则。绿化工程对防止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尤其对净化空气、调温保湿、隔声、改善小气候等意义重大。
3.临时措施
临时遮盖:绿化区在施工过程中长期裸露,采用密目网进行遮盖,需密目网0.16hm2。
临时拦挡:围绕临时堆土场布置编织袋土挡墙,编织袋土挡墙长230m。
临时排水沟:在临时堆土场南、北两侧布置临时排水沟160m。
项目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临时措施工程量汇总于表5.3-3。
监测范围为项目土壤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共计1.07hm2。
按本项目土壤流失监测分为:
自然恢复期:2022年1月~2022年12月,监测实施水保措施后项目区内土壤流失的状况。
另外由于工程区所在区域的降雨量集中在5~9月,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因此以6~9月为重点监测时段。
1)扰动土地情况监测
内容包括:扰动范围、面积、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情况等。土地利用类型参照 GB/T21010-2017 土地利用类型一级类。
2)土壤流失情况监测
内容包括:土壤流失面积、土壤流失量和土壤流失危害等内容。
3)水土保持措施监测
内容包括:措施类型、开(完)工日期、位置、规格、尺寸、数量、防治效果、运行状况等。
执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和《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规定的监测方法,并结合本工程建设特点,采用调查监测与地面观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土保持动态监测。
(1)项目建设占用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
采用查阅设计文件资料,利用GPS技术,沿扰动边界进行跟踪作业,结合实地情况进行地形测量分析,进行对比核实,计算项目建设占用土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
(2)工程挖方、填方数量和弃渣量及占地面积
采用查阅设计文件资料结合GPS技术进行实地测量分析,计算项目挖方、填方数量及各施工阶段产生的弃渣量及堆放面积。
(3)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数量和质量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实地调查核实。对于工程防治措施,主要调查其稳定性、完好程度、质量和运行状况进行调查;植物措施主要调查植物措施面积、林草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长发育及植被覆盖率的变化情况。
(4)土壤流失防治效果
主要通过实地调查和核算的方法进行。
(5)水土保持措施的保土效益
按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进行;拦渣效益通过量测实际拦渣量进行计算。
对不同地表扰动类型,侵蚀强度的监测,采用地面观测方法。如沉沙池法,同时采用自记雨量计观测降雨量和降雨强度。
沉沙池法:利用沿线布置的临时沉沙池等,每次降雨结束以及时段末,对沉沙池等内泥沙进行观测,测量土壤流失量。
按照水利部《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头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水保[2009]187号)文件,监测频次根据监测内容确定。
防治责任范围、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拦挡效果(稳定性、完好性、拦渣效果):至少每1个月监测1次。
土壤流失影响因子(地形地貌、地表组成物质、植被及其变化)、水土保持作为措施生长情况(成活率、保存率):在开工前,施工中,竣工后各监测1次。
土壤流失灾害事件:发生后1周内。
土壤流失灾害隐患及危害:每次普查时均进行排查。
土壤流失强度、土壤流失量等观测:主要依据降雨季节变化情况确定,雨季加密,非雨季观测数据基本不易变化,可减少频次。径流小区法还需考虑量水设备容量,容量不足以容纳连续高强度降雨条件下的水量时应加密监测频次。
工程区降雨状况:根据自计雨量计记录周期确定取读数周期。
本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点位遵循有代表性、方便监测、排除干扰、因项目分区布设的原则进行布设。
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布置情况,本项目共设置1个监测点,各区域监测点位情况见下表。
1、监测设施设备及人员配备
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办水保[2015]139号规定,监测单位应在现场设立监测项目部,负责监测项目的组织、协调及实施,监测项目部人员应不少于1名,监测范围1.07hm2,监测区域主要为整个项目扰动区域。
根据《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水利部,水保[2009]187号文),建设单位应该及时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监测设备、仪器应是《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中所规定的各种测量、监测的仪器和设备,在本工程监测中所采用的主要仪器设备见表6.4-1。
2、监测成果
水土保持监测任务完成后,监测人员需整理、分析评价土壤流失情况和土壤流失防治效果,编制监测总结报告。对防治责任范围、水土保持措施效果等重点评价。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提出以下成果要求:
(1)监测成果包括监测报告、监测数据、监测图件和影像资料等。
(2)影像资料包括照片集和影音资料。照片集应包含监测项目部和监测点照片。同一监测点每次监测应拍摄同一位置、角度照片不少于三张。照片应标注拍摄时间。
(3)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应按照档案管理相关规定建立档案。
(1)投资概算编制的项目划分、费用构成、表格形式等执行水利部现行有关水土保持概(估)算编制规定编写;
(2)价格水平年、人工单价、主要材料价格、施工机械台时费与主体工程一致;
(3)新增水土保持项目中有与主体工程定额相同的应按主体工程一致,主体工程定额中没有的项目,采用水土保持或相关行业的定额、取费项目及费率。
(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
(2)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文件关于印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要点》的通知(水保监[2014]58号文);
(3)四川省水利厅文件《四川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川水发[2015]9号文)(以下简称《编规》);
(4)水利部文件关于颁发《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的通知(水总[2003]67号文);
(5)《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
(6)《四川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2015年);
(7)《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放开建设项目专业服务价格的通知》(发改价格〔2015〕299号);
(8)《四川省财政厅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四川省水利厅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关于印发<四川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川财综[2014]6号);
(9)四川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印发《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四川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调整办法》(试行)的通知(川水办[2016]109号);
(10)《关于降低电信网码号资源占用费等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的通知》(发改价格[2017]1186号);
(11)《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制定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标准的通知》(川发改价格〔2017〕347号);
(12)《四川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增值税税率调整后<四川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相应调整办法的通知》(川水办〔2018〕62号)。
(13)《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调整水利工程计价依据增值税计算标准的通知》(办财务函[2019]448号)。
项目位于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广平村5组。本项目总占地面积1.07hm2,占地类型均为医疗用地,均为永久占地。总投资12822.3万元,其中土建投资11821.69万元,资金来源为业主自筹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本项目施工总工期为12个月,2021年4月动工,2022年3月竣工。
本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为84.62万元。
(1)人工预算单价
根据工程类型,按《编规》,本项目人工预算单价参照主体工程人工折算为10.63元/工时。
(2)电、风、水价格
依据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施工组织提供,电价0.95元/kw·h(国家电网供电基价0.7925元/ kW·h(不含税));风价为0.15元/ m3;水价为3.15元/ m3。
(3)材料预算价格
工程所需水泥,木材,汽油,柴油等主要材料均参照主体材料预算价格,按2021年第一季度工程信息价计算。
(4)水土保持补偿费
根据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制定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标准的 通知(川发改价格〔2017〕347号),水土保持补偿费标准为1.30元/m2,水土保持补偿费为1.39万元,根据《四川省财政厅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四川省水利厅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关于印发<四川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实施方法>的通知》(川财综 〔2014〕6)第十一条,本项目属于医院建设项目,免征水土保持补偿费。
(14)取费标准
其他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及税金等费率标准均按水利厅川水发[2015]9号及川水办[2016]109号文规定计取。详见下表。
本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为84.62万元,其中主体工程已有水保措施投资为74.57万元,本方案新增投资为10.05万元。新增投资中临时措施费3.62万元,独立费用5.96万元,基本预备费0.47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0万元。新增水土保持投资均在2022年3月完成。具体概算表格见表7.1-2~表7.1-5。
水土保持效益分析应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着重分析方案实施后在控制土壤流失方面产生的保土保水、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工程运行安全方面的效益和作用。本方案着重分析工程建设区在实施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后所产生的效益,效益分析中以减轻和控制土壤流失为主,其次才考虑其它方面的效益。
在水土保持方案拟定的各项措施实施后,使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土壤流失基本得到控制,方案实施可有效防治因工程建设中造成的土壤流失,防止土壤被雨水、径流冲刷,保护水土资源,使占地区域内的土壤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恢复。
水土保持效益指标包括土壤流失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渣土防护率、表土保护率、林草植被恢复率和林草覆盖率。
各效益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
根据本方案采取的各项措施,达标情况见表7-2-1。
由上表各项计算可以看出,通过水土保持措施治理后,完全达到水土保持拟定的目标要求,水土保持效益较好。工程建设中,根据《方案》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被措施、临时措施综合防治后,将取得显著的保水、保土、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工程安全等多方面的作用和效益。
经分析计算,本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到方案设计水平年,土壤流失治理度目标值为97%,本方案达到100%;土壤流失控制比目标值为1.0,本方案达到1.67;渣土防护率目标值为94%,本方案达到100%;林草植被恢复率目标值为97%,本方案达到100%;林草覆盖率目标值为25%,本方案达到35%。6项生态效益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方案制定的目标值,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不仅防治了因工程建设中新增的土壤流失,而且也治理了原有土壤流失,林草植被完全恢复,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在实施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后,各建筑开挖面得到有效防护,工程安全施工和运行得到有效保障。
通过认真贯彻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因地制宜地采取水土保持预防、治理、监督检查和监测措施,使项目建设期、生产期可能发生的土壤流失及危害降到最低限度,从而确保项目建设和生产顺利进行,不仅有利于项目区社会经济发展,又美化工程区环境,促进当地经济持续发展。项目实施后,可促进项目区国民经济、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实现项目建设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将明显增加地方税收和劳动就业,并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为确保本项目各项水土保持措施顺利实施、工程新增土壤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工程区及周边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所确定的治理措施、进度安排、技术标准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水土保持各项措施;预防监督部门应定期对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进度、质量、资金落实等情况进行实地监督、检查。在监督方法上可采用建设单位定期汇报与实地检测相结合,必要时采取行政、经济、司法等多种手段促使水土保持方案的完全落实。
项目建设单位应在组织领导、技术力量和资金来源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本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实施保证措施主要包括水土保持工程的组织结构与管理、后续设计、工程施工、水土保持工程监理、水土保持监测、检查与验收、资金来源及使用管理等方面。
水土保持方案能否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及进度安排保质保量地实施,并能达到预期的防治效益,组织领导和管理措施是关键。本方案由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卫生院组织实施,其要求是必须承诺和落实具体的实施保证措施,并经方案批准机关审查同意,也建议由业主代表或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配备一名以上专职技术人员,负责水保方案的具体实施。需做好如下管理工作: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方案报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实施。为保证水土保持方案的顺利实施,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工程筹建期,建设单位需专门配备一名以上水土保持专业人员,负责水土保持方案的委托编制、报批和方案实施工作。
(2)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确保水土保持工程的安全实施,充分发挥水保工程效益。
(3)建立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把水土保持列为工程进度、质量考核的内容之一,按年度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土壤流失治理情况,并制定水土保持方案详细实施计划。
(4)工程施工期间,建设单位需负责与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保持联系,协调好水土保持方案与主体工程的关系,确保水土保持工程的正常开展和顺利进行,并按时竣工,减少或避免工程建设中可能造成的土壤流失和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破坏。
(5)工程现场进行检查和观测,掌握工程施工和施工期间的土壤流失及其防治措施落实状况,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基础资料。
(6)建立、健全各项档案,积累、分析整编资料,为水土保持工程验收提供相关资料。
(1)水土保持方案经批准后,生产建设项目的地点、规模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补充或者修改水土保持方案并报原审批机关批准。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过程中,水土保持措施需要作出重大变更的,应当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否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第五十三条规定,生产建设项目的地点、规模发生重大变化,未补充、修改水土保持方案或者补充、修改的水土保持方案未经原审批机关批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生产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2)施工阶段,项目业主必须严格按照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施工。经审批的项目,如性质、规模、建设地点等发生变化时,项目单位或个人应及时进行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变更,并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的程序上报审批,重大变更需另行编报水土保持方案。
(3)为便于工程管理和监理等工作,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应设置专章或单独成册。
加强技术监督,对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的土壤流失量、水土保持措施等要进行监测,分析工程建设过程中土壤流失各因子的发生、产生的流失量及水土保持措施的防治效果,及时补充、完善水土保持措施,以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
监测方按方案规定的监测内容、方法和时段,结合工程施工实际情况,监测单位应编制《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监测成果应按时向建设单位报告。监测单位在监测结束后应编制监测报告,同时应向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水土保持监测报告要作为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的依据。
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应列入主体工程监理任务中,与水土保持监理单位签定合同,合同中应明确水土保持工程监理任务。工程竣工后,监理单位应提供水土保持工程监理报告。
在水土保持工程施工中,必须实行监理制度,形成以项目法人、承包商、监理工程师三方相互制约、以质量、进度和投资为控制目标的合同管理模式,达到降低投资,保证进度,提高施工质量的目的。监理方法可采用跟踪、旁站、抽检等监理方法,控制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投资,对水土保持工程实行信息管理和合同管理,确保工程按期保质完成。
水土保持监理的主要内容为水土保持合同管理,按照合同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工期和质量,并协调有关各方的关系,包括水土保持实施阶段的招标工作、设计、施工等全过程。
建设期的水土保持监理措施主要为协助项目法人编写开工报告;审查承包商选择的分包单位;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审查承包商提出的水土保持施工方案,施工进度和资金、物质、设备计划等;督促承包商执行工程承包合同,按照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和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检查安全防护措施;核实完成的工程量;签发工程付款凭证,整理合同文件和技术档案资料;处理违约和变更事件;协助项目法人进行工程各阶段验收,提出竣工验收报告。
方案批复后,施工单位在后续施工过程中,根据本方案设计内容进行水土保持措施的施工。
同时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及建设者的水土保持自觉行动意识。同时配备环境保护专业人员,以解决措施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接受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按照《德阳市水利局关于印发<德阳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办法>的通知》(德水函[2020]152号)的要求,对于征占地面积在0.5公顷以上5公顷以下或者挖填土石方总量在1千立方米以上5万立方米以下的项目简化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程序。
(一)验收组织。由生产建设单位组织有关参建单位及1-2名水土保持专业或行业专家对水土保持设施进行验收,形成验收鉴定书。
(二)验收公示。对验收合格的项目,除按照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生产建设单位应在10个工作日内将水土保持设施验收鉴定书通过其官方网站或上级单位网站、行业网站、项目属地政府部门网站向社会公开,公示的时间不得少于20个工作日,并注明该项目建设单位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备机关的联系电话, 对于公众反映的主要问题和意见,生产建设单位应当及时给予处理或者回应。
(三)验收报备。生产建设单位应当在向社会公开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材料后,向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备机关报备验收材料。报备材料包括水土保持设施验收鉴定书(格式详见附件1)、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报备申请表(格式详见附件4)、网页公示截图、水土保持措施典型图片、补偿费缴纳凭据、专家职称证。报备的材料为纸质版1份,电子版1份( PDF格式),纸质版材料应当加盖单位公章,并经相关责任人员签字。
德阳市旌阳区医养结合中心及精神病院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附件:
8、专家审查意见
附图:
8、现场照片